瀏覽人次: 1,616

體感溫度之”濕冷”

By | 21/02/2022

「體感溫度」是反映人體(皮膚)感受到的溫度,與氣溫、風和濕度等有關,冬天的“冷”主要受風影響,濕度為次。不對呀,大家都最害怕“濕冷” ! ”濕冷”往往令人感受的溫度比實際更冷,關鍵是”穿透力”和”蒸發”。

1. 穿透力 – 水是很好的導體,比乾空氣更容易傳導熱。試想想,冬天大家都穿厚厚的衣服,人體的熱量被衣服隔絕,只有少許熱量散失,若皮膚不外露,冷的感覺就不明顯。可是空氣潮濕或下雨的環境下,衣服內充滿水汽,甚至濕了,傳導出來的人體熱量會遠比乾空氣多。
2. 蒸發 – 水滴附在皮膚和衣服上,水滴蒸發成水汽而冷卻降溫,情況就像夏天流汗後,風吹過的涼快。
因此,當相對濕度越高,人的感受會越冷,加上澳門的”濕冷”天氣,一般以密雲有雨為主,沒有陽光,整日冷,所以經常有人說,南方的”濕冷”比北方的”乾冷”更難受。

補充一點,「體感溫度」不適用於死物上。一件死物無論被多大的風吹,濕度多高,也不會下降至低於實際氣溫。換句話說,實際氣溫高於冰點時,大風大雨也不可能將地面、水池的水冷卻成冰。

延伸閱讀:
體感溫度之風寒效應 https://www.mmets.org/?p=717